2024年5月14日 星期二

【校庆专题】写在《青岛滨海学院校史》前的话

2012-03-27 来源:青岛滨海学院

承续  开创  理想  奋斗

 

——写在《青岛滨海学院校史》前的话

 

中国的私立教育,源远流长。在新中国成立前两千五百年的历史时空里,她不仅一直绵延生息,而且,至少出现过三个阶段的繁荣:一为春秋战国时期,二为宋元明初时期,三为近代北洋政府时期。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每一次繁荣,都有明星闪耀:春秋时出现了以孔子为代表的伟大教育家,他的很多教育理念和教学原则至今仍堪称教育真谛;宋元时出现了像朱熹这样的理学大师,他“集大成而绪千百年绝传之学,开愚蒙而立亿万世一定之归”,创建了“白鹿洞书院”,成为我国古代著名四大书院之一,其“学规”也成为各书院的楷模,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近代北洋政府时期,则孕育了像张伯苓先生这样秉承教育救国之理想、开中国私立大学风气之先河的拓荒人,他那“中国的事就是我的事,我应该负责中国的事”的名言和实践,激励了一代代南开学子,其中,涌现出两位共和国总理。

在历史车轮即将跨入二十一世纪的上世纪末叶,神州大地再次荡起滚滚春潮,私立学校借势遍地开花,中国就此迎来了走向文明以降的第四次私立学校繁荣期。在民办教育百花园的万紫千红中,有一朵格外亮丽的奇葩,她屹立在高山岗上坐看浩浩车流,卧听滚滚涛声,她就是严格意义上建国后山东省第一所私立学校——青岛滨海学院。

青岛滨海学院是韩方希校长于1992年独资筹建的私立学校。

她的问世,既源于齐鲁大地孔子始兴办私学的悠久传统,也源于邓小平1992年南巡讲话的春风沐浴,更源于韩方希校长“以兴教育才为己任”的宏伟夙愿。

她的发展,既得益于开放时代的政策滋养,也得益于各界有识之士的鼎力相助,更得益于韩方希先生对教育本质的精准把握和滨海人集体的不懈努力。

韩方希先生出生于农民之家,毕业于师范院校,成长于教师群体。如果说,在政策允许的前提下,创办一所学校凭的是资金和胆识,那么学校发展则是茫茫大海中前进的船只,靠的是熟悉海性的舵手的操控。在韩方希看来,教育的前提是奉献,教育的本质在做人,教育的灵魂在因时而化,教育的发展在超越自我的不懈追求。

自办学以来,韩方希校长即把自己的教育理念灌输到整个育人过程。他和学校之间的情感,已难以用爱来描述,学校事实上已是他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为了学校运行,他曾放下面子求人;为了筹措资金,他曾经变卖家产;为了招聘人才,他曾登门求贤;为了学校发展,他曾不辞辛劳躬身宣传。先生身体力行,带动整个团队奉献于学校事业,这正是滨海学院不断发展的力量源泉。

对于学生,韩校长认为本领重要,做人更重要。彰德益智一直是他致力追寻的育人愿景。虽然很多人——包括直接受益者学生最初不理解这一点,但他却顶住压力一以贯之。他的坚持与努力让走向社会的学生最终尝到了甜头,凭借学生的出彩表现,社会也终于理解、认可了学校的办学水平和质量。他始终坚持做人教育、德育为先,这正是滨海不断发展的保证。

他执着但不守旧。韩校长对新生事物不仅善于接受,而且有不凡的领悟力和洞察力。学生时代年仅凭一点书本知识,他就成功建起了沼气池并投入使用;邓小平南巡之风刚刚吹来,他就辞去公务员职位创办学校;掌舵滨海以来,无论是专业方向、教改内容、德育教育、建章立制,还是校企联动、以企养校、创办发展基金会,他的意识和行为,始终走在同行前列。他不断顺应潮流趋势、因时而化、以变应变,这正是滨海不断发展的根基。

他低调而不自满。尽管滨海学院在省内乃至国内同类学校中都有着美好声誉,但先生心里有着自己对滨海事业的明确定位,他胸怀创办名校宏愿,终日思考的是把滨海学院办成全国乃至全球学子向往的神圣殿堂。

理想和梦想,其分界点往往就在于是否行动。实现宏图大志,创办民办清华,唯一的出路在于不断超越自我。超越自我必须要突破自己的成就。他常说,“成就不说跑不了,问题不说不得了”。躺在成就上面睡大觉的人终被超越,因为成就永远属于过去,只有在成功后用心找问题的人才能更好地发展。“超越自我还要突破常规的思路。以往怎样想现在还怎样想,别人怎样做自己就怎样做,结果只能是永远落伍。”

滨海学院,正在书写着自己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一部滨海学院的发展史,就是韩方希校长团结、带领全体滨海人为实现利民报国之理想而不懈追求的奋斗史。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