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滨海学院

综合新闻

binhai news
当前位置: 首页 滨海新闻

综合新闻

“《7-17岁孤独症康复规范》团体标准宣贯培训班”在青岛滨海学院举办

发布日期: 2025/7/17 10:15:47

为贯彻落实《孤独症儿童关爱促进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8年)》文件精神,规范康复服务开展。7月16日,由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中国康复科学所主办,青岛滨海学院承办的为期3天的“《儿童康复7岁—17岁孤独症谱系障碍康复规范团体标准宣贯培训班在青岛滨海学院国际学术交流中心拉开帷幕。来自全国儿童康复机构、特殊教育学院、妇幼保健院、从事孤独症康复服务工作3年以上的医疗卫生人员、康复治疗师、特教教师以及标准起草单位、全国孤独症关爱促进行动先行先试地区的150余名学员参加此次培训。

青岛滨海学院常务副校长韩晓萌在欢迎辞中表示,孤独症儿童康复是关乎社会福祉的重要事业。多年来,青岛滨海学院致力于特殊教育与康复领域的探索,并参与了此次团体标准的制定工作,承办培训班既是责任也是契机,必将对推动全国大龄孤独症康复服务的规范化建设提供有益助力。

本次培训由团体标准第一起草人青岛滨海学院特聘教授何侃主持并领衔主讲,中国精神残疾人及亲友协会主席赵新玲、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秘书王佳、中国康复科学所社会服务研究与指导部陈斌,分别在开班仪式上致辞,肯定了培训班的积极意义。他们表示,随着《孤独症儿童关爱促进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8 年)》的推进,7岁—17岁孤独症儿童的康复服务亟需标准化指引,本次培训班汇聚全国顶尖专家与一线实践者,为行业提供可操作、可复制的规范样本,助力提升全国孤独症康复服务质量。

仪式现场,由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授予的“团体标准宣贯培训合作单位《7岁-17岁孤独症谱系障碍康复规范》(T/CARD 058-2024)”青岛滨海学院基地正式揭牌。学校是全国首个标准推广应用基地,标志着该校在特殊教育与康复领域的实力获得国家级行业协会认可。

次培训以“ICF 理念框架下大龄孤独症儿童康复”为主题,采用“理论讲解+圆桌论坛+现场观摩”模式,内容涵盖团体标准的意义及运用、家校医合作康复、大龄孤独症儿童学习障碍与青春期问题应对、康复评估及方案制定等议题。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特聘专家许晓鸣,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主任医师贾美香,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学科带头人邹小兵,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教授、青岛滨海学院特聘教授何侃,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主任医师、儿童康复科主任张雁,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刘晓明等10余名专家,分别就《ASD的青春期挑战与应对策略》《标准意义与贯标应用》《团标解读及其应用前景分析》《7-17岁ASD功能评估工具及IEP》《ICF评估训练系统-ASD——实践操作演示》《家校医合作助力学龄ASD康复》等课题进行现场培训。

此次培训为全国孤独症康复从业者搭建了一个深度学习、充分交流、观摩提升的优质平台,并通过专家授课、互动研讨和现场观摩等形式,推动团体标准在实际工作中的落地应用助力提升行业服务能力。

据了解,《儿童康复7岁—17岁孤独症谱系障碍康复规范》(T/CARD 058-2024)是我国首部针对7—17岁年龄段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康复的技术性规范2025年1月27日正式实施。青岛滨海学院特教中心主任陈君燕参与了标准起草。标准聚焦大龄孤独症儿童功能康复,明确了服务原则、机构要求、内容体系(含医疗康复、教育康复、职业康复及支持性服务)、质量控制等核心内容,旨在满足7岁—17岁孤独症儿童“教育与康复”双重需求,提升其独立生活与社会参与能力。(来源:继续教育学院 编辑/李伟